驀然回首過好幾次,才悟出“生命”這個詞原來是多么的沉重,但再沉重也得釋放些光亮,就像一塊沉重的金屬放在手里,托不住,也不能置于地下了事。   十五年前,我養了一條小狗。在養它的過程中,跟它有了感情,它現在已經老了,走路很緩慢,但是,還是很愿意跟我出去,我想,它是喜歡跟我待在一起的時刻。上樓梯的時候,它的兩只后腳使勁的蹬著臺階,前腳用力的攀爬,一級一級的往上,累的喘著粗氣,就這樣,它用四肢帶領著自己肥碩的軀體,拼命的向前。它爬動的雖然很笨拙,但激情在它的身體里迸發,這時候,它在拼搏,拼搏!回到家的時候,便帶著勝利的驕傲,直奔它的水碗而去。   我也有動惻隱之心的時候,將它抱起來,我們一同上樓。它回頭看看我,很滿足,眼里閃著亮光,充滿謝意。   小狗在努力的攀爬樓梯的那一刻,其實是很感動我的:它知道,不達目的地就得用力攀登。那“老態龍鐘”的軀體里,散發出一種生命之光,它的光惠澤與我,讓我悟出一點生命之道。   其實,我也累,是身疲心累。我的累與狗的累不同,狗無論如何有主人庇護著,也不愁吃喝,只要表現的好,主人一點都不會虧待它。而我,不知道啥時候起,總覺得生活沒有優待過我,太陽的光澤也不曾照在我身上。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,是因為,日常生活里,只有日子,孩子,只有雞毛蒜皮,再厭煩,再疲勞,也得繼續。更要命的是,整天就盼望孩子出人頭地,沒完沒了的向孩子灌輸學而優則仕,結果發現,很多時候都是徒勞。明明知道是因為自己活得平庸,活的沒有自信,活得沒有光彩,才那樣把沉重的擔子,壓在孩子身上,自私而又殘酷,所以,身累心也累;單位的花名冊里,有自己的名字,因為我是它的職工,可我自己是誰,卻從來沒認真想過,我自己都不想,別人就更不想了,所以,我這條命應該是賤命,但又不能轉讓和買賣,任其白白的消費了大半輩子的時間。這或許是我覺得累,而我又俯首帖耳、任憑命運擺布的結果吧。   賤命不止我一個,記得很多年前,我的一個表嫂在生他的第二個孩子的時候,剛剛還在地里鋤地,覺得腹部有下墜感,就趕緊往家奔,緊走慢走,剛到家放下鋤頭,那第二個孩子就呱呱落地,事后表嫂竟啥事沒有,安然無恙,表嫂還若無其事的說:哪就那么嬌貴呀,她自己命賤,沒事兒。表嫂對新生命的出世,坦然的讓我張大了嘴巴,我當時頗被表嫂的“英勇無畏”所折服,對她佩服的五體投地,細想想,那是她身上的一種亮光穿透了我。   現在,正值春季,一個詩情畫意的季節,百花盛開,綠草成蔭,處處生機勃勃,自然就引起那么多人的青睞和向往,紛紛“傾城而動”,心動,情動。我居住的家屬院里,我的那些哥哥嫂子們,姐姐姐夫們,生怕辜負了這好時光,去了不少的都市、國家、旅游勝地,去領略日月山川,直到回來了,細胞還在躍動,說起他們的旅游體會,還激動不已。對比起來,我對自己卻越來越吝嗇,吝嗇的都不愿意出去感受陽光,一是怕花錢,二是怕花時間,就整天的把自己禁錮在自己的世界里。更重要的是,我有一種強烈的自卑:我沒有讀過萬卷書,也沒有走過萬里路,所以,見少識寡,一直是井底之蛙,因此,有那么多的問題不明白。比如:性格凜凜的人,咋就沒有朋友?有美貌的人,為什么大家又都說“自古紅顏多薄命”,率直的人,為何性格暴戾等等,所以我覺得,一個既吝嗇又自卑的人,不配享受那些美好。可是,我的那些鄰居們,人家卻不管這么多,盡情的享受自己該得到的,該看到的,活的多么燦爛,燦爛的如絢麗的霓虹,這霓虹也照耀了別人,說到底,是人家生活的內容充實,知道拿自己當一回事。   記得小時候給生產隊干活,大人駕著牛車往地里運糞,到了地里,糞卸下去,我們就找些干秫秸把車廂里打掃一下,再鋪上一些干草,坐在車廂里,牛車拉著我們幾個小孩,晃晃悠悠,感到極其享受,根本不在意那車子上攜帶的臭味。并且幻想,坐著牛車,走到天安門廣場去多好。如今看來,我那時的想法一點都不幼稚,那是童年的夢想。而夢想是散發著光芒的。那時正趕上文化大革命,全不懂學習的重要性,有時候全班同學集體出動,薅草,摘棉花,還滿大街撿糞去。一天下午,為了給學校試驗田施肥,我和我的同學,兩人抬一糞筐,快轉悠到放學的時候,筐里的糞也才剛剛蓋嚴筐底,回去的時候交不了差,完不成任務,實在沒法,就在村頭快干了的大坑里,挖出幾塊黑泥,再拌上點兒灰土,放在筐下面,上面蓋上好容易撿到的那點牛糞、驢糞,到學校里一稱,竟然超額完成任務。不過我們的臉都嚇綠了,怕班長發現。過后,班長嚴肅的對我們說:“你以為我傻呀,糞是輕的,那坑里的泥分量多重呀!我是不想讓老師處分你們。”當時,就覺得班長就是天邊那抹淡淡的斜陽,暖融融的照著我們。   漸漸地,我更不愿意看書學習了。不過,只要吃飯的時候,總能聽到父親一遍又一遍的叮囑:今日復明日,明日何其多,少壯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。如今想來,父親當時不厭其煩的話,真是偉大的嘮叨。   后來,我隨父親去東北看望伯父伯母。那是一個小鎮,它被蜿蜒的山路環繞著,因為是冬季,到處白雪皚皚,真的是“北國風光,千里冰封,萬里雪飄”。我在伯父伯母家呆了幾天,竟跟他們的一個鄰居大嬸混熟了。大嬸兒四個孩子,兩口子靠在山坡上開墾山地為生,每個孩子穿的衣服都布滿污漬。不是她懶,是她根本顧不上給孩子們換洗。冬天沒法種地,她就每天到小鎮上賣菜去。孱弱的她,在冰天雪地的路上來回奔波,用兩只肩膀挑著一擔子菜,要不是土豆,要不是白菜蘿卜和大蔥。讓我對這位鄰居大嬸刮目相看的是因為一件事情:大嬸兒的男人,有一天從山上偷伐了幾根松木,說是劈柴燒。大嬸與他極力爭吵,說他不該破壞林木,把公家的東西占為己有,男人罵她傻,還打了她。可是大嬸并不服軟,與他對罵,“那松木尚未長成,砍掉了一是可惜,二是違法,受窮可以,但老娘我不愿意跟一個坐監的男人過日子,再說,你那爪子是用來偷的嗎?”男人后來沒有了氣焰,低頭不語。后來,我才懂,農婦有農婦的情懷,是恨鐵不成鋼也好,是愛護公共財物也好,她肯定有一份對長白山的摯愛。她也更愛她的孩子她的家,雖然貧窮,但心是濕的,熱的,深情的,雙肩挑著沉重的日子,用孱弱的身體養家糊口,養活孩子長大成人,她身上有一種亮光,這亮光驅散了我身上發霉的味道。   家里有一本紅樓夢,在我的書櫥里已經擱了幾十年,學生時候未讀懂,年輕工作了又沒有時間,現在又覺得沒精力,好容易抽出點時間讀一章,跟啃骨頭似的,啃完骨頭外面的肉,就想吸吮骨頭里面的骨髓。有時候,我就想知道,曹雪芹怎么會對當時的人情社會了解的那么透徹,這一部小說,凝聚著他一生的心血。我仿佛看見,曹雪芹精疲力盡了,他一夜一夜的寫紅樓夢,筆下生情,為一些人鳴不平,連賈瑞和王熙鳳,她都報以深情和憐憫,他體諒他們,懂得他們,好像他與這些人物就是故交,大觀園里的每一朵花,每根竹子,在他筆下,都是有思想的,有光澤的。寫到動情處,熱淚從他的眼里流出來,流到紙上,化作鮮血,汩汩的流淌,淌到讀者的心里。正是曹雪芹對人世的悲憫和感恩,所以這部書也只有他才能寫好,世上無二人。   曹雪芹的淚流干了,血流盡了,化作一部千古絕唱《紅樓夢》。可他當時或許只是想做一點自己喜歡的事情,只是想做一根蠟燭,發出亮光而已,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,他的這部書,社會意義、現實意義、以及它的藝術價值、對整個世界文學史的貢獻,要遠遠高于歐洲400多年!   曾經,我自己連鏡子都不愿意照,是因為,自己已經不再年輕,跳動不輕靈,步伐不矯健,年輕時像一只燕子,現在將要變成鵪鶉,曾引以為驕傲的這張臉,現在布滿皺紋且有雀斑,盡管涂抹脂粉,卻怎么也掩飾不住瑕疵。雖然如此,也還是老喜歡往年輕人堆里鉆,試圖融入她們,所以有時候也穿上比較鮮艷的衣服,自然也是老黃瓜刷綠漆,穿上高跟鞋,卻像踩著高蹺,慘不可忍!但我知我心。我懷念那種篤定的激情,那種干凈的眼神,那種在自己身上消失了的情懷,那種關于夢想,還有那些青澀的味道和氣息。那是一個女人在極力尋找曾經靚麗的生命亮光!   記得好幾年前,去聊城一家擅長做豆花魚的館子吃飯,我們是奔著老板的傳說去的。這家魚館,老板是60多歲的女人,身材矮胖,但態度看上去不卑不亢。上午10點開始營業,下午3點準時關門,多一分鐘都不耽擱。這幾個小時里,顧客盈門,生意好的不得了,據說,老板經營的理念是,是保證質量,不管數量。后來我又去了幾回,生意依然好的不行。我想,她的這種經營模式,就是她的招牌,她的名片,就是這個60多歲女人身上散發的光亮   鄰居嫂子自己挖了一袋子蒲公英,分給我一些,蒲公英嚼在嘴里雖然有淡淡的苦味,但是溢滿香氣,也帶著主人溫暖和熱情。嫂子已經年近古稀,蒼老的樣子讓人疼惜,三個兒女都各自成家立業,但她依然節儉,洗菜的水,她要從四樓提下去,澆到自己開采的那一小塊菜地里,那駝著的背上,承載著的是依然對兒女們的希冀。嫂子,或許她根本沒考慮過,自己的生命什么時候謝幕,只管像天邊遙遠的星星一樣,閃爍,閃爍。   家里有一把圈椅,那是我剛參加工作時候,單位上發給職工的。當時校園里栽種著不少榆樹,可這種樹一到春天,樹身上生滿了蟲子。但榆樹的柔韌性較強,學校就做成圈椅發給每個老師,好辦公用。這把椅子,外觀圓婉柔和,色澤天然,線條流暢自然,不乏生動靈巧,后背和扶手一順而下,形態也算舒展雅致。這在當時,也算是經典的辦公用具了。當時婆婆一眼相中了,就給了她,她坐在上面,感覺自己跟皇太后似的,到現在已有幾十年。婆婆老年,就喜歡坐在那把椅子上曬太陽,客人來了,也讓人家坐在那把椅子上,可以說,那把椅子見證了公婆兩人的相濡以沫,白頭偕老,這或許是它對主人的情懷。   經過歲月經久的摩挲,浸潤,空氣中射線的穿越,圈椅的身上已形成了一層“包漿”,滑順可愛。只不過,幽光沉靜,那份微弱的光亮,異常的含蓄,毫不張揚,淡淡的親切,顯露出一種溫存古樸的舊氣,這也算是我家富有人文歷史傳承的“古物”吧。   當年由一棵老榆樹,輾轉成一件老式座椅,把生命轉換成另一種形態流傳,而我曾坐在上面,俯聽風過,葉落,書響的聲音,現在想想,那椅子上的“包漿”----它的光澤,蘊含著它自身的溫度,不驚不恐,是人把光陰和歲月加了進去,把挫折和傷痛加了進去。那是情懷-----一個物件兒的情懷!它不是靠空洞無物的外在來裝飾,它是那把椅子的筋骨,是它的神經,是它的極致和炫彩!   如今,我依然有許多不惑,但我知道,對于茫茫無涯的時間,我也只不過是一過客而已,我的靈魂,也只是借住在我的身體里,上帝依然掌握我大部分的命運。我也知道,生命往往以全然沒有料到的另一種面目,呈現在人們面前,而我已經沒有多大的能力去給上帝要回他掌握我的那部分命運,但我很想感動上帝,讓他把掌握我的那部分命運還給我。   我感動上帝的方式挺笨的,亦或說根本就感動不了上帝。比如,現在,我依然一天要做三頓飯,十天三十頓,一個月,要做90頓飯,去除偶爾有幾頓可以不做,但那也只是偶爾我依然這樣過日子,兒子就在這樣的日子里,慢慢的長得高大帥氣,并且走向社會,他在這個社會里得到恩惠,也奉獻于這個社會,我把兒子培養成一個好人,足矣。   想想,我也是發了光的,不該后悔。   【作者簡介】李素銀,女,文學愛好者。 +10我喜歡

文/桃園野菊   我愛大海,愛她的寂寞,她的遼闊,以及她的深沉與包容。每當或開心,或失意,或落寞的時候,我都盡量投入海的懷抱,讓她容納消化我的一切。她于我,是母親,是愛人,是心靈泊岸的港灣。   我的心中有一片海,洶涌著生之痛疼,澎湃著對天地萬物的熱愛。我的心中有一片海,寂寞著黑夜的寂寞,蔥蘢著朝陽的緋紅,絢爛著落霞的詩意。我的心中有一片海,氤氳著思念的味道,繾綣著人生的況味。   我左尋右覓,七彎八拐,將喧囂遠遠甩在車后頭,將心事通通拋至九宵外,終于,終于,來到這個再無前路可通行的白云深深處,大海最深處。   人生天地間,莫愁前路無知己。此時此刻,蒼山,滄海就是我的知己,還有,綠樹,野草,花香,鳥語,飄浮的云朵,以及心中的愛人。   我來到這里,為了一份寂寞,一份孤獨,一份幽靜。我來到這里,為了一種放逐,一種清空,一種忘我。(美文精選網:www.meiwenjx.com)   莫問我來自何方,莫問我去向何處,我在追逐,我在流浪,為了翱翔天宇的小鳥,為了輕流山間的小溪,為了心中的一片海,為了夢中的彼岸。   我那么努力地來到你的身旁,只是為了站在你能夠看到的位置。我那么無理由地愛著戀著你,只是為了抵達你的靈魂原鄉。   巍峨的山啊,我來投奔你;寂寞的海啊,我來擁抱你;如煙的往事啊,我來告別你;孤獨的自己啊,我來放空你。   仰望高山,心倏地沉下來。面朝大海,心忽而靜下來。是啊,心,要像一座山,沉默,渾雄,巍峨,更要像一片海,寂寞,曠闊,深邃,美得不自知,才是真的美。   我為何會如此喜歡高山,喜歡大海呢?我想,是因了與生俱來的孤獨,是因了靈魂深處的寂寞。性靈的東西總是天生的,靈魂深處的東西總是寂靜的,就像,那些骨子里所鐘愛之人之情,總是帶著前世的記憶。(美文精選網:www.meiwenjx.com)   從什么時候開始,喜歡一個人獨自看海聽海的呢?我想,當一個人的內心從簡單到深沉,從冷漠到寬容,從溫軟到仁慈,就是海一般的升華。   面對落花的殘香,流水的無情,我們不免心生落寞與凄婉。面對高山的孤雄,大海的博大,我們會情不自禁地念天地之悠悠,感生命之渺小。   當生命的年輪轉到一定深度,我們會漸漸懂得唯有那種不言不語的奉獻與付出才是世間之大愛,正如這闊海,正如這雄山,用它們的博愛與緘默涵養著眾生蕓蕓。   有時我會想,人類與大自然的最大區別,就在于索取與奉獻。在大自然面前,我們永遠只是自私的索取者,索取著陽光,索取著雨露,索取著生命,更甚的是還不知感恩。而大自然于我們,永遠是默默無聞的,神靈般的救護者,它包容著我們的一切,像母親,像愛人,像大海。   時而我也會想,人,到底應該怎樣活著,才不算辜負;到底應該怎樣活過一生,才不會有遺憾。有人說,做喜歡的事,愛想愛的人,就會幸福一生。可,人生漫漫,又有誰能真正確定什么才是自己深深喜歡的呢。許多時候,人的喜好,似乎也會隨著世態,隨著時間改變,正如人的心境與思想,會因著經歷和年齡發生變化。   叔本華說,人,要么庸俗,要么孤獨。是的,生命的本質,是孤獨的,是寂寞的。但總要相信,縱算所有的人將你遺棄,這世間總有那么一個人想要深深地擁抱你,總有那么一個人會像大海般包容和愛著你的所有。   點心靈的燈,行正道的路,執仁善的念,做溫良的人,人生的方向就不會錯。所謂幸福,就是靈魂的香味。所謂快樂,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。   其實,人的煩惱,就是對生命無常的不安。因而,為了抵抗這種忐忑不安,我們花盡心思,窮盡一生,有的人以物質的滿足博得一時的歡愉,有的人以精神的豐盈贏得真正的富貴。   時間永遠是最殘忍的劊子手,讓你看清看透許多,同時也讓你不得不學會像它一樣寡淡與清高。歲月無情,大浪淘沙,磨盡鋒芒與棱角,終究會圓你生亦坦然去亦淡然的落幕。   生活,充滿了起落,正如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大海悠悠。生命,充滿了變數,正如這黃了又綠,綠了又黃的青山隱隱。人生,有時萬念俱灰,有時欣欣向榮,偶爾豪情萬丈,偶爾一落千丈,每個凡俗中的人都一樣,起伏的才是生命,跌宕的才是生活。   有時,真的要感謝生活,感謝那些挫折和傷痛,正是它們造就了你的隱忍、含蓄、、成長、修行。讓你懂得日出驚山鳥、日暮蒼山之美,懂得海闊憑魚躍、天高任鳥飛的可貴。無論何時,沉默如山,深廣如海,都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境界。   “沒有藍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飄逸,沒有大海的壯闊可以有小溪的優雅,沒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綠。“以清凈心看世界,以歡喜心過生活,以平常心生情味,以柔軟心除掛礙。有海的胸襟,就會活得坦然,活得坦然,就會有快樂的人生。   相信吧,命運會厚待溫柔多情的人。放開吧,歲月會善待心中有片海的人。縱然寂寞如海,縱然孤絕如山,但,總有春暖的花開,總有悠悠的綠水,總有流星的夜晚,總有絢爛的日升,以及最美的日落。 +10我喜歡

文/董穎   李曉天生就他媽有運氣,出生在一個有錢人家庭。父母很有頭腦地經營著一個家具廠和一家酒店。隨著李曉一天天長大,生意也一天天擴大,成了方圓幾百里數一數二的富豪。   李曉大一時,就實驗性地在省城辦了一個托管學校。學校位于一高檔小區,緊臨一所小學和一所中學。托管學校名叫“紅騰托管”,它之所以能迅速辦起來,全仗李曉的一個中學女同學劉紅菱鼎力相助。紅菱深愛著李曉,她愿意為他做一切,但李曉對她沒感覺,在他眼里,她只是個永遠長不大的瘦小鄰家女孩。盡管如此,紅菱還是默默地愛著他,只管付出,不問回報。當時,李曉是七月份租的房子,紅菱八月份騎著電瓶車、頂著炎炎烈日買書桌椅子、買教材、買教具。她忙里忙外,全是一手張羅。然后,到各大學貼廣告,招聘教務主管和老師。不到一個月,全部搞定。九月份開始招生。放學時,她帶著老師,高舉牌子,到學校門口招生。教務主管和老師的招聘是李曉親自面試的。其中,他招了一名婀娜多姿、秀色可餐的女孩,名叫蘭婷,他對她動心了。   李曉90后,個子不高,虎頭虎腦,一雙明亮的大眼睛幽深多情。他把托管學校的事安排好了后,開著一輛白色奧迪上學去了。   李曉就讀的大學不在省城,在另外一個市里。他開車上學,在校園里招搖過市,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。   他上的是三本,化工專業。他經常曠課,來回于省城和大學之間。考試時,給老師送點禮,門門功課都能及格。   他原來一個月來一次托管學校查看情況,現在半個月、甚至一個禮拜來一次,他的目的不是托管學校,而是與那位女老師蘭婷墮入情網,共浴愛河。   他給她買項鏈、戒指。有一次,他給她買了一個華為手機,四千多元。誰知蘭婷撅著嘴,不高興。李曉忙問怎么回事,蘭婷扭頭望著別處,眼中閃著淚花。李曉板正她的肩膀,凝視著她:“你不喜歡這款手機?”蘭婷眨了下眼睛,一滴淚落了下來。李曉輕聲道:“寶貝,你不喜歡,我們就把它砸了,明天重新買一個。”說著,李曉找來一把榔頭,對著手機屏幕狠狠砸下去,頓時,手機屏幕成了碎片。   “寶貝,告訴我,你要什么樣的手機?”蘭婷低著頭,嬌滴滴地,聲音像蚊子一樣:“我要蘋果手機。”   “好,我們明天去買蘋果手機。”第二天,李曉買了個一萬多元的蘋果手機送給蘭婷。蘭婷高興得跳起來:“親愛的,我愛你!”嘟著嘴吻了下李曉。   “寶貝,今晚想吃什么?”   “我想吃海鮮火鍋。”   “好,今天去金色漁港。”   李曉眼里只有蘭婷,他看不見紅菱為他做的一切。紅菱傷心極了,他們在她面前甜膩膩的親昵舉動使她的心像針扎一般疼痛,她承受不了,辭職走了。   紅菱的離開,李曉意識到自己傷害了她,而且,對“紅騰托管”也是重大損失。他開始收斂自己,對蘭婷冷淡些了。   李曉回到學校,正趕上他們學校與鄰校搞聯歡,他懶洋洋地想去看看。他在舞廳角落找了個位子坐下,靜靜地旁觀。突然,他的眼睛觸電了,閃閃發光:一位女生受邀站起來和一位男生旋進了舞池。就在她站起來的那一瞬間,李曉大為驚嘆:超凡美女!她細長的脖子圓潤飽滿,尖尖的下巴微微揚起,高傲但不失禮貌。這時,她旋轉到了李曉面前,李曉目不轉睛地盯著她。他更加著迷了:那雙眼睛仿佛蒙上了一層薄霧,眼白淡藍淡藍。好不容易等到這支舞曲結束,李曉迫不及待站起來,疾步走到那位女生面前,很紳士地彎腰伸出右手:“請!”那位女生平視他,有點猶豫。李曉執著地再三邀請,女生慢慢站了起來,李曉一陣激動,手心里冒出了汗。李曉帶著她,笑問道:“請問尊姓大名。”說著雙眼直勾勾盯著她。女生被他看得不好意思,低首垂眉:“我叫嚴艷。”“好聽的名字。我叫李曉。跳完這支舞曲,我開車送你回學校。”“不用,謝謝!我乘車回去。”“別客氣。一回生,二回熟嘛。”嚴艷默許了。   走出舞廳,空氣清新了許多,心情也暖暖的。李曉提議:“我們去吃宵夜吧!”“我不餓!”“少吃點。我們去吃燒烤。”“好吧!”嚴艷撲閃著朦朧的藍眼睛。   從此,李曉每天下午去嚴艷學校接她出來,他們流連往返于咖啡廳、酒吧、KTV,吃海鮮大餐、重慶火鍋,買高檔化妝品,著時尚衣裝。   這時,蘭婷有種不祥的預感。她密集地給李曉打電話,要么關機、要么說在上課、要么拒接。蘭婷發瘋了,一天半夜,蘭婷給李曉打電話,李曉睡得像死豬一樣,嚴艷接了電話:“喂,哪位?”對方一驚:“你是誰?”“我是李曉女朋友。”“我才是他女朋友,我們談了幾年了。”“你胡說,他的心里只有我。”蘭婷帶著哭腔說:“我都為他墮胎二次了。”嚴艷沉默良久,壓下了手機。“起來,快起來!”“什么事?”李曉睡意濃濃。“你女朋友打電話來了!”李曉一下驚醒,忙坐起來:“哪個女朋友?”“你還裝傻!說,你要她還是要我?”“當然要你!”說著就要去抱她。“不準碰我!”嚴艷“哇哇”大哭,邊哭邊打他:“你太壞了,你這個騙子,我要離開你!”說完,她穿上衣褲,開門跑出去了。   李曉“哼”地聳了下肩,又蒙頭大睡……   簡介:董穎,女 +10我喜歡

民國時期,徐郡豐邑城里,有一條圍城而流的護城河,岸邊長滿青苔的石頭滿是歲月的痕跡,河面在陽光下更顯平靜恬然,而就在這樣平凡的縣城里演繹著不平凡的故事。   在河的北面,住著沒有子女但心地善良的孟家二老、家境富殷的地主家庭李家五口、滿口之乎者也的原私塾先生周老夫子、整天神神道道的風水先生王道人、父母雙亡的孤兒孫大志、整日游手好閑的潑皮兩兄弟賴三和賴四。。。。。。   李家長子李天福和孫大志從小是兒時好友,二人最喜歡的事情是每天去周老夫子家中聽他講《三國演義》的故事,久而久之便極其仰慕書中劉關張三的兄弟情義,兩人便效仿桃園結義私下結拜成異性兄弟,雖然李天富的父親看不起孫大志,不讓自己的兒子和他來往,但李天富從來不聽,還是依舊與孫大志保持著很好的關系。   就在二人十六歲的時候,這一日路過王道人家門口,王道人叫住了兩人,說道:“你二人都是大富大貴之象,但近日會有大劫,你們二人切記最近要遠離小人,不然你二人有禍事惹身。”兩人并不在意,王道人見二人面上滿是不信,于是送給了兩人十六字,曰:無妄牢獄,義情兩分;相別廿載,親法不容。   而就在第二日,李天富因不滿賴三暴行,誤殺賴三,李家怕吃官司,先是連夜送走李天富,讓其出國躲避,后把賴三之死嫁禍于孫大志,從此兩人天各一方。李天富一走了之,全然不知孫大志被嫁禍之事,李家愧疚此事,上下花費了大筆銀錢力保孫大志性命,最后終未判死刑,但孫大志在獄中嘗盡了人世間的酸甜苦辣,痛恨李天富違背兄弟情義棄自己于不顧。在牢中煎熬了十年,孫大志終于重見天日,便也沒有回那護城河畔,至于去了哪里沒有人知道。而在護城河邊,依舊熙熙攘攘,只是少了兩個孩子的天真爛漫。   古詩曰:“人生天地間,忽如遠行客”。歲月不會在乎任何人的感受,只是一如既往的流逝,也不知會過了多少年,人們似乎便會如約地忘卻了往日的所有事。一條護城河,見證了許許多多的歷史滄桑,人也許會因某種遭遇而變,也會因某些心結而變,但那條護城河始終未變,也許這就是一種陪伴,一種歲月和苦難都無法改變的初心。   出國的李天富境遇如何?出獄后的孫大志又去了哪里?兩人十六歲時王道人送給兩人的十六字真言已應了前言,后言是否能應驗?一場情與義的變異,一場親與法的碰撞,從善從惡又該何去何從?更多精彩內容盡在《護城河》中。。。。。。   原創:——魂斷落鳳坡 +10我喜歡


劉翔修的推薦清單吳柏青的優質推薦評比黃德孜的特別推薦34097林嘉宏的開箱推薦文天地
阮石琳的購物開箱清單27502 李宜志的試用評比 劉穎‖四個四十歲的女人蔡佩儒的開箱推薦文天地 陳俊維的特別推薦 許多痛苦源于欲望 (2) (3)鄭晉麟的推薦清單23124 崔哲瑋的開箱推薦文 盛夏的思緒 (2) (3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86g5j5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